内墙腻子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
一、脱粉 现象:施工完成及干透后,用手触摸有掉粉现象。 产生原因: 1. 内墙腻子抛光时间掌握不好,表面已经干燥后再进行抛光处理就会脱粉。 2. 产品超过保质期,粘结度大幅下降。 3. 产品储存不当,吸潮后粘结力大幅度下降。 4. 基层吸水率高,导致腻子干燥速度很快,没有充足的水分进行固化。 5. 粘结强度低,腻子质量差。 解决方法: 1、内墙腻子粉面层抛光时要掌握适宜的时间,抛光的**时期就是待腻子粉表面水印消失后立即进行抛光。 2、产品一定要在保质期内使用,如果超过保质期,进行试刮,经检验合格后,再行施工。3、产品一定要注意防水处理,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,保证包装完好。 4、夏天或高温气候条件下,在刮腻子前**先用清水润湿墙面,墙面表面无明水后即可施工。 5、选择高品质腻子粉。 二、脱层 现象:两层腻子之间或腻子和基层之间相互脱离。 产生原因: 1、基层含有大量的脱模剂 2、基层严重粉化,吸收量过大。 3、两层腻子之间施工间隔过长,一般15天以上,饰面层有事也会造成脱落。 4、施工后或施工当中,腻子层被雨水侵蚀,造成腻子有效成分流失,也会脱落。 5、两层腻子搭配不合理。 处理方法: 1、铲除脱落层,涂刷一层界面剂后批刮腻子。 2、严重粉化的施工面,**用封闭底漆进行封固,待干燥后,再进行施工。 3、内墙腻子尽可能缩短两道腻子的施工间隔。 4、注意施工过程保护,在腻子施工过程中或施工后8小时之内,不要被雨水淋。 5、正确选用腻子粉。 三、起泡 现象:过一段时间后,腻子表面起泡。 产生原因: 1、基层过于粗糙,施工速度过快。 2、一次施工腻子过厚,大于2毫米 3、基层含水率过高,同时密度太大或太小,由于含有丰富的空隙,且腻子含水率高,因而不透气,空气被封闭在空隙内,不容易消除。 4、施工一段时间后,才在表面出现的爆裂起泡,主要是搅拌不均匀造成,浆体中含有来不及溶解的粉状颗粒,施工后大量吸水膨胀后形成爆裂。 解决方法 1、出现大面积起泡的腻子面,用铲刀直接压破小泡口,重新用合适的腻子刮起泡的面层。 2、腻子在搅拌均匀后,静置10分钟后再次搅拌后上墙。 3、特别粗的墙和剪力墙,应选用粗腻子。 4、在墙体过分干燥的墙面,应先用清水润湿墙面,无明水之后,进行施工 四、脱落 现象:指腻子与基层之间粘结度差,直接从基层脱落。 产生原因: 1、旧墙面很光滑,腻子粉与其表面粘结力差 2、新墙为现浇,表面含有大量脱模剂。 3、在非砂浆基层(如三合板、刨花板、实木等)上直接施工,由于两种材料的膨胀缩比不同,刚性腻子不能随之变形,一般在三个月后会造成脱落。 解决方法: 1、铲除脱落层。 2、对墙面进行打磨增加表面粗糙度,然后用界面剂处理。 3、先用除油清洗剂清洗表面后批刮腻子 4、用双组份或专用胶合板腻子进行施工。